
要贏在起跑線,重點很多時不在於家長投放多少心力,而是懂得選擇合適起點。炎炎夏日,若兒女問道:為何我會流汗?為何夏日我想喝汽水吃雪糕?為何凍飲中的冰粒會慢慢消失?懂得這樣提問,很可能,你的下一代會對科普深感興趣,甚至著迷。或許,這才是令他們快樂、滿足、成功的起跑線。今年出席創科博覽2017的國內資深科學家王渝生,將在專家論壇剖析五千年來,中華科技文明的優良基因。而要延續這基因,王渝生亦一直為我們的下一代鋪設科普起跑線。
王渝生是著名科技史專家,198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,相繼獲理學碩士、博士,現為全國政協委員、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,北京市科協副主席、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,國家行政學院、中央社會主義教育學院兼職教授。他著有《自然科學史導論》、《科學尋蹤》、《科技百年》、《中國算學史》等獲獎著作,是國內權威科普作家。
想領略科普的趣味,可聽聽王渝生昔日的一段演說:「馬克思說過: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,印刷術則變成新教傳播的工具,而指南針使世界航海和殖民成為可能。』因此,中國的四大技術發明是資本主義產生的前提和條件。只是在四五百年前我們沒有順應歷史潮流發展,沒有像西方那樣從封建時代進入資本主義時代。」以科學層面去看歷史、社會制度及經濟體系,充滿不一樣的視野。不止小朋友,看他的著作,相信家長也能從趣味中打開科學之門。